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海口旅遊

自然地理:

  海口市處於熱帶濱海,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富於海濱自然特色風光景觀。海口從發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自北宋開埠以來,海口市隨著海南的發展而形成相應的規模。在歷史的長河中,海口市融匯在祖國歷史的激流中,伴隨著中華民族歷史脈搏搏動而湧動。海口於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郵電樞紐。

  【地理】 海口市位於北緯19° 57′04〞-20° 05′11〞,東經110° 10′18〞-110° 23′05〞。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隔18海里與廣東省海安鎮相望;西北面臨海;東面隔南渡江與瓊山市相望;南面、西南面分別與瓊山市、澄邁縣接壤。海口市陸地東起攀丹,西至豐南,兩端相距25公里;南起蒼西,北至大海,兩端相距15公里。全市陸地面積236.4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30平方公里,現城市建成區面積33.64平方公里。規劃城市陸地面積1127平方公里。

  【地勢】 海口市略呈東西向帶狀形,以濱海台階式地貌為主。海積階地構造為主的海成地貌約佔全市面積的47%,其次為風成地貌、火山地貌、流水地貌、人工地貌和生物海岸地貌等。全市主要為濱海平原,地勢低平,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郊和南郊海拔40—60米;北部為海成一、二、三級階梯平原,標高2—20米。南部浮陵水附近海拔69.8米,為全市最高點。

  【氣候】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季風性熱帶氣候,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225小時,輻射量為12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0℃,最低平均氣溫18.8℃,年無霜期346天;年平均降水量1691毫米,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年平均蒸發量1847毫米,乾燥度1.08度,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3米/秒。冬季時有強寒流侵襲,帶來短時陣寒;5—11月,時有熱帶氣旋影響。

  【土地】 海口市現有陸地面積236.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43公頃,林地4219公頃,城鎮村莊用地8750公頃,水域面積2600公頃。土壤類型有7個土類,12個亞類,29個土屬,54個土種。主要土種有黃赤沙泥土、薄有機質層中層火山灰幼齡磚紅壤、濱海沙土等。其中磚紅壤分佈較廣,面積較大,約佔全市土地面積的31%。

  【水系】 海南島最長的河流南渡江穿過市區東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市區長5.05公里,年徑流量60.99億立方米。南渡江流經市區的支流有海甸河、白沙河和橫溝河。境內還有美捨河、五源河等小河流。有沙坡、永莊、美涯和那卜水庫,總庫容量964萬立方米。海口市地處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網地帶,地下水資源豐富,潛水分佈廣泛。地下承壓水處於雷瓊盆地,含水總厚度達200—350米,海口、秀英兩段可采量共27萬立方米/晝夜。地下熱礦泉水處於瓊北自流水盆地東北部新生代厚層,分佈面積約200平方公里。

  【植物】 海口市植被以灌木草叢為主,主要植被包括分佈於南部熔岩台地的矮灌草叢群落,分佈於中部海積階地的稀灌矮草群落,分佈於北部沿海沙荒地帶的熱帶濱海沙生群落,分佈於海濱草灘的熱帶濱海草灘群落。天然植被主要為南方熱帶地區常見的野生灌木草叢植物種群。市區以人工植被為主。人工植被由熱帶區系植物的各種栽培種組成,如桉樹、木麻黃、樟樹、相思、棕櫚、橡膠、油棕、竹子和花卉等經濟林和園林樹種,以及龍眼、荔枝、椰子、楊桃、香蕉等熱帶亞熱帶果樹樹種。農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高粱、薯芋類、甘蔗和各種蔬菜等。海生植物主要有江籬、擬石花藻等海藻類。海口市植物四季常綠,樹木花卉有200多個科,1300多個品種。市區椰子樹繁茂,素有「椰城」的美稱。

  【動物】 海口市陸生動物以人工飼養的禽畜類為主,包括豬、牛、羊、雞、鴨、鵝、鵪鶉、鴿子、蜜蜂等。野生動物有野兔、穿山甲、龜、鱉、鷓鴣、蝴蝶和蛇等。水生動物有馬鮫魚、石斑魚、帶魚、鯧魚等100多種海洋魚類,青魚、草魚、羅非魚等30多種淡水魚類,對蝦、青蝦、青蟹等10多種蝦、蟹類,以及泥蚶、毛蚶、牡蠣等貝類。近年來,海口市加快「菜籃子」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畜牧業,一批優良動物種質資源陸續在海口落戶。

  【海灘】 海口市北面、西北面臨海,海域面積53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1公里。海水平均水溫25℃,最高34℃,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達2米。淺海鹽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坦,以軟泥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灘海岸一帶海底以細沙為主。近海水質富含有機物質和無機鹽。60—100米等深線以內的海域面積上百平方公里,1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灘涂面積約60平方公里。海口市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緩,岸線開闊連綿,沙細潔白,有假日海灘、白沙門海灘、西秀海灘、熱帶海洋世界、粵海鐵路通道南站碼頭海灘等海濱風景區和遊樂區。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風微浪平,有多處較為適宜的傍岸泳區。

歷史沿革

  【歷史】 海口起源於漢代,開埠於宋末元初。「海口」一名最早出現於宋代,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設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瓊州口,民國初期的海口鎮。從漢代起,海口地屬廣西;明代公元1370年,海口劃歸廣東。唐代公元627年,海口始隸屬於瓊山縣。1926年12月,海口從瓊山縣劃出,獨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1956年,國務院將海口市劃為廣東省的地級直轄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歷史長河,載述海口市漫長曲折的發展歷程,也記述海口市光榮的革命傳統,展現豐富的人文史跡景觀。有為紀念被貶謫來海南島、傳播文化推動海南文化發展和交流的唐代名臣李德裕和宋代名臣李綱、李光、胡銓、趙鼎而始建於1889年的「五公祠」,為紀念明代瓊籍清官海瑞而始建於1589年的海瑞墓園,為紀念明代瓊籍名賢王佐而建於1567年的西天廟,為抵禦外侮而於1891年建成、與天津大沽口、上海吳淞口、廣州虎門炮台並稱中國清末四大炮台的秀英炮台等歷史古跡;有1926年6月召開的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而建。

2001年7-8月,海口市將原有的6個鄉、2個鎮、15個街道辦事處、120個居委會調整為3個鄉、3個鎮、17個街道辦事處、11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新華區:中山街道辦事處和新華街道辦事處合併為中山街道辦事處;劃出城西鄉管理區域中的工業大道以北部分增設金宇街道辦事處。振東區:振東街道辦事處和博愛南街道辦事處合併為博愛街道辦事處;撤銷白龍鄉設白龍和國興兩個街道辦事處;劃出原海府路街道辦事處管理區域中的機場路、機場西路、南航東路以南部分,增設藍天街道辦事處。秀英區:撤銷榮山鄉、豐南鄉,合併設立西秀鎮。國務院2002年10月16日批准(國函[2002]92號):撤銷瓊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以原瓊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的行政區劃設立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
返回列表